新闻是有分量的

位置:广州世纪助孕中心 > 广州代孕怎么找 >

总是、夜来、转,唐诗中的这些口语,很多读者误解了含义

2024-04-03 17:43
前言

阅读欣赏唐诗的时候,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唐朝的口语。其中的一些词语今天我们已经不用了,例如:

遮莫,大意是:即使、假如、尽管、尽教、听凭等;格是,已是之意。这两个词今天我们已经不用了,既然不懂自然会查询,也不会误解。

但是有些词,今天我们还在用,只是意义与今天可能不同。这样的词我们自以为能看懂,恰恰就很容易误解。

一、总是,并非一直都是

李白有《子夜吴歌》诗云:

秋风吹不尽,总是玉关情。大多是人读到总是二字,一般认为与今天的总是同义,即:一直是、老是之意。其实在唐朝的口语中,总是乃“全是”之意。

所以,这两句诗的意思是:秋风吹不尽的捣衣声,声声全是牵系玉关亲人的相思之情。

全是,是范围、空间;一直都是,表示时间。

其他唐诗的例子,如王昌龄的《从军行七首·其二(725年)》:

总是关山旧别情,与总是玉关情中的总是一样,全都是的意思。

又如高适的《九曲词三首其二》:

相看总是太平人,看到的全是太平人。

二、夜来,不是夜晚来了

唐诗中经常在时间名词后面,加一个“来”字,这种情况也有被误解的可能。

1、来,与时间词组成时间状语

例如孟浩然的《春晓》:

夜来风雨声,这首诗我们很小就学习过,夜来,是指夜里、夜间、昨夜。不能理解为夜里来了风雨之声。

这个“来”是名词的词尾,表示某时,并不是动词的“来”。

又如柳宗元《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》:

秋来处处割愁肠,秋时(或者秋天),(四处可见的、似剑铓的尖山)触动了我的愁绪。

如果理解为:秋天来的时候,夜晚到来的时候,是不是来就有了动词的含义了呢?我们再看一首唐诗,盛唐李颀的《杂曲歌辞缓歌行》:

小来托身攀贵游,自然不能说年幼来临的时候,小来,就是小时候。

可以看出,秋来、夜来、小来、暮来、春来..来在表示时间的名词后面,组合为时间状语的时候,都是作为词尾,表示某某时候,而不是动词。

这种用法,至今在很多地区的方言还在使用,例如老青岛人说话,还会这样问:夜来在哪吃的饭?

2、来,动词的用法

来,当然经常用作动词,例如初唐徐贤妃的《进太宗》中有两个来:

第一个是:朝来,表示早晨,时间状语;第二个:能来,表示动词。

前面是时间词,后面跟一个“来”字,未必都组合为时间状语,来也有可能是动词,例如贾岛《赠胡禅归》:

秋来江上寺,夜坐岭南心。秋来,不是时间状语,只有“秋”一个字是时间状语,来,是谓语,主语被省略了。秋天,(你)来到了江上寺。

三、转,不作动词用

转,常见的用法是动词。但是在很多唐诗中,如果解释为动词,似乎就不太通顺。例如虞世南的《怨歌行》:

这是一首唐初期的五言排律,除了尾联外都对仗。不过初唐的律诗,常有齐梁体的特点,大多用律句,但是有失黏、平仄失对的现象。

宠移恩稍薄,情疏恨转深。则是标准的律句对联。稍,对仗:转,可见这里的转不是动词,而是作为副词修饰形容词深。那么这个转是什么意思呢?

我们再看王绩的另一首诗《山中采药》:

涧尾泉恒细,山腰溪转深。恒,对仗转,和上一首诗的用法一样。细、深,两个形容词作谓语,修饰谓语的恒、转是副词。涧尾的泉流一直很细,山腰溪水更加深一些。

这两个转,作为副词,是更加的意思。

这种用法,在唐诗中很多,例如:

结束语

现代人阅读唐诗,遇到的词语大概有三种现象:

第一种词语,和今天几乎一样的含义,这种诗一读就懂。

第二种词语,今天完全不用,甚至对于唐人来说,也是古语。例如很多诗经、楚辞中的词,其实在唐朝普通百姓也未必懂。

第三种词语,今天还在用,但是今天与古代的含义会有些区别。本文所说的就是这种词语。

您还了解哪些这类的词语吗?

@老街味道

何谓齐梁体?齐梁体从格律与风格内容上有这些特点


参考资料

标签:

相关阅读

NEW ARTIC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