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是有分量的

位置:广州世纪助孕中心 > 试管代孕电话 >

疫情复活了我的文字。文字是爹,音符是娘。这世界还有什么?

2023-11-16 14:41

魏敬夫人与固始茶

编写/席孝华

故事里的固始

04:28来自固始振华影视

固始之浮光山巍巍耸翠于固始县城东25公里处的安山森林公园,地跨固始县泉河、陈集两乡(镇),中界豫皖。山脉南北长约10公里,东西宽约6.5公里,总面积65平方公里。其中,泉河乡境内25平方公里,陈集镇境内40平方公里。

据《光州志·陈元光传》载:“汉建武间有陈孟连者,为固始侯相,死于浮光山之麓,子孙留守焉。”因此,“浮光山”一名早在汉代就已有之,后经唐宋元明清传咏至今。开漳圣王陈元光在其《龙湖集》中也写到“浮光昂岳望,固始秀民乡”,其“浮光”就是今天的安山森林公园。

一、大山雨信

浮光山,由于在固始县城东,民间叫东大山。实际名为“安阳山”,固始古县名曾安丰、阳泉,各取前一字得名“安阳山”,简称“安山”。之所以叫之“浮光山”,是因为山上彤云覆盖,产生浮动、盘旋而折射的光圈,以其美丽迷人的景观而著称,后人称之为“浮光峰”。“常有浮光缭绕,飘光逸霞”,并能测度变幻无常的天气。自明朝起被列入固始八景之一的“大山雨信”,说的就是“浮光峰”。

民谚说:“山顶放云向南行,三日后有雨。若向北行云,当日有雨”、“大山戴帽子,要淹河套子。”浮光山,简直一座天然气象站,十分灵验。且,风景秀美,文化浓郁,传说颇多,名享遐迩。

实际上,浮光山是大别山的余脉,以其独立峭拔的雄姿在固始东部平原突兀而起,雄伟壮观,直插云霄。其海拔419米,相对高差370米。浮光山的东部有一湖,叫“龙潭水库”,唐朝时称“龙湖”;其水注入安徽霍邱县城西湖后而流入淮河,是古代通往淮河的航运码头,十分繁华。浮光山的南坡有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----朱洪武睡石、龙椅石及张家洞、李家洞等名胜景点。

山上有座庙宇,叫“云霄庙”,又叫“大山奶奶庙”,供奉着《封神榜》上描述的云霄娘娘,千百年来香火不断。特别是每年十月十五庙会,豫皖境内数以万计的善男信女成群结队,登山烧香、祈福,场面十分壮观。故而浮光山有“三省十县祈拜圣地”之称。

浮光山“云霄庙”所供奉的“大山奶奶”也叫云霄娘娘,就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少有的文武兼备、功勋卓著的女性----开漳圣王陈元光的祖母魏敬夫人。

二、谁是佘老太君

根据固始县文史专家、固始县根亲文化研究会前会长陈学文先生考证:魏敬夫人是宋朝朝野褒扬称赞的佘老太君的原型。宋时,江淮乃宋金交战之地。靖康元年(1126年)金兵攻入开封,入主中原,北宋灭亡。钦宗之弟赵构始于南京(今河南商丘)称帝,继而“南渡”,建都临安(今浙江杭州),史称南宋。

此间,中原战火纷纷,战乱频仍,固始一度被金军占领。南宋末年,元军攻克光州,固始再度被元军占据。自此,州、县治所“徒治无常”达75年之久。直至元灭亡前22年(1346年),固始才恢复县治。在这漫长的兵荒马乱的岁月,固始就成为了战争的漩涡,其惨烈的程度往往十室九空。

史料记载,1222年,宋将牛皋据固始城抗金,大败金兀术,并重修固始县城之东门楼。但是三年后,金兵卷土重来,在朱皋镇(今往流朱皋大寺一带)把宋兵围得水泄不通。民间传说,著名抗金英雄岳飞兵败后逃亡,曾在九华山妙高禅寺里躲过金兵的搜捕。

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,南宋政治集团把唐朝时期的魏敬夫人搬出来,诏令天下,保家卫国(洪秀全建都南京后,清政府也诏令天下,保家卫国;于是乎出现了以曾国藩、席宝田为代表的一批汉人武装)。一方面,魏敬夫人乃“开国元勋夫人”,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,是值得称道的巾帼英雄;另一方面,淮河南岸的固始是宋金争夺的战略要点,魏敬夫人本身就定居固始,在当地影响巨大,号召力、凝聚力强。因此,南宋高宗追赠魏敬夫人为“济顺昭德夫人”。千百年来,通过历代文人、骚客的文字加工,添油加醋,一个顶天立地的百岁女英雄便耸立于宋金交战的战场。

三、名门闺秀

魏敬(599—691年),字玉珏,号云霄,隋中书令魏潜之女(魏征堂妹),河南汝宁府(今驻马店汝南县一带)人,世代望族。自幼习文学武,聪慧刚毅,文韬武略,18岁嫁南朝陈国王族后裔、世有小王子之称的陈犊(字克耕)。

陈克耕的父亲是陈果仁,陈果仁的父亲是陈霸汉,陈霸汉就是春秋陈国之后裔、南朝“宋齐梁陈”----陈国皇帝陈武帝陈霸先之族兄,曾被封为汝宁王。陈果仁,字育德,号月溪,因躲避隋初乱世,隐居在固始浮光山下,韬光养晦。隋朝建立后,陈果仁出任大司徒,平定浙江一带乱局时,不幸阵亡。陈克耕自幼从军,英勇善战,屡建功勋,社会对他美誉有加,称其为“小王子”。父亲陈果仁战死浙江后,陈克耕带领家人退居到固始浮光山,就地隐蔽,以图东山再起。

陈克耕“克已自持,躬耕而食。”然而,垅亩不是藏匿蛟龙的地方,躬耕的陈克耕时时关注着天上的风起云涌,待时而动。

魏敬夫人告诫陈克耕,隐居息影,立足当地,组织武装,造福乡里,以待时变。她协助陈克耕组织训练乡里青壮年,惩治邪恶,维持治安,以致陈家军美名远扬。隋末,各地民众揭竿而起。陈克耕组织的固始义军发展迅速,实力不断壮大,渐成气候。有人鼓动陈克耕自立为帅,号召天下义兵抗击隋朝暴政,以图恢复陈王朝。

魏敬夫人力排众议,认为“集乱民以御他寇,保身家则可;昧福祸而肆吞并则不可。”等到局势逐渐明朗,陈克耕毅然率五万精兵助唐王征战,随李渊、李世民父子转战南北,攻上党、占临汾,因此,河北、山西都留下他们百战沙场的赫赫战功。唐朝建立后,陈克耕被封为“开国元勋”、左玉钤卫翊府中郎将、怀化大将军。魏敬夫人因随丈夫征战大河两岸,功著太行恒岳,李渊便赐其为“元勋夫人”。许天正《开国元勋陈克耕夫人魏氏墓志》云:

“府君开国之功,魏氏劝戴之力也。”

并且,魏敬夫人的三个儿子陈敏、陈敷、陈政均有战功,皆封为将军。

唐贞观23年(公元649年)五月初二,陈克耕逝世,享年52岁,敕葬于河南固始铁翁峰,即浮光山“七星拱月”墓地。魏敬夫人与儿孙也随之回到固始浮光山下,在故乡训练府兵,保境安民,造福乡邻。魏敬夫人乃“巾帼英杰”,所到之处,功勋昭彰。

据《固始县志》记载,魏敬夫人回到故居后精心打造了几件“民心工程”:

1、剿灭山寇,为民除害。由于战乱连年,教化不及,当时浮光山庙宇中聚集云游和尚数百人,与盗匪勾结,不遵王法,施暴乡里。魏敬夫人查实后,表奏朝廷,征调府兵,分三路荡平巢穴,使地方安定下来。

2、教文授武,培养爱孙。魏敬夫人对曾孙陈元光关爱有加,尽心培养。陈元光自幼聪颖过人,少怀大志,博览经书,贯通子史,少负盛名,13岁领光州“乡荐”第一,跟饱读经史的祖母悉心指教是分不开的。

3、居安思危,积蓄军备。魏敬夫人奉旨建立安山养马场,培育良马,并就近采伐木料,制造战船,在山下的乌龙潭操练精兵五千。

4、组织乡亲,发展生产。大力推广先进的农耕技术,尤其在浮光山区引进大别山野生茶籽,开山种茶。使百姓衣食无忧。她的举措是一个亲民政治家的高韬,深得朝野人心,当地百姓称她菩萨临世,因而赢得广泛爱戴,为后世祭拜。

唐天宝年间(742~756),魏敬夫人曾孙陈酆回乡重建将军府,并在浮光山顶修建奶奶庙,庙号为“云霄庙”,原建筑规模宏伟,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,有殿堂99间半。划山为庙产,意在使魏敬的名字与安阳山共存,祠祀千秋。奉祀魏敬夫人的庙宇还有云霄威惠庙、华庙等。自宋代起,“云霄庙”在历次战乱中渐遭损坏,最后毁于抗日战争。“云霄庙”曾一时衰败落寞过。

2003年初,固始县委政府在原址再建庙宇,重塑金身,浮光山成为豫皖边区民众和海内外来固寻根谒祖祭拜的圣地,香火旺盛如初。2008年,“云霄庙”被确立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如今,焕然一新的“云霄庙”,每当祭奠日,场面宏大,香火鼎盛,客纳海内海外,人聚淮南淮北,。

四、魏大尖上雄风起

魏大尖是大别山东北麓固始九华山与仰天洼之间的一块高地,高地上有一庙叫奶奶庙,也叫奶奶殿。据说,魏大尖是唐朝魏氏家族的私家茶园。唐朝时,茶叶兴盛,作为显赫一方的魏氏家族便在九华山魏大尖开山种茶,拓荒建庙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魏大尖上还有几乎魏姓山民居住,后搬离。这几户魏姓山民可能是魏氏家族的茶农。

唐总章二年(669年),今福建南部的泉州、潮州一带“蛮獠啸乱”,啸乱武装由打家劫舍发展到攻城略地,生灵涂炭,苦不堪言。闽粤民众深陷水火,请求朝廷派兵平定啸乱。这时,54岁的陈政,由于刚毅果断,谋事谨慎持重,被朝廷任命为朝议大夫、统岭南行军总管,率3600名府兵,123员将校,开赴绥安县(今云霄一带),扎寨筑堡,平蛮削乱,取得了初步胜利。第二年,由于十八洞“蛮獠”联合反扑,陈政军队寡不敌众,交战失利,被迫退守九龙山九龙岭,奏请朝廷增援。

莅年(670年),朝廷当即命陈政的两位哥哥----陈敏、陈敷两位将军率58姓“光州固始”子弟兵赴闽救援。人生暮年的魏敬夫人见国家危难当头,毅然随军南征。魏敬夫人披挂上马,再展雄风,偕子携孙,举家挥师南援。那时候,通讯不及,交通落后。为了征召到足够的兵力,魏敬夫人亲自登上九华山,利用妙高禅寺春秋两次的庙会进行宣传、发动。

农历3月15日,九华山上春光明媚,鸟语花香,天高地广。披云裹雾的少女在山巅采茶,成群结队的善男信女朝庙会簇拥。在仰天洼奶奶庙前,魏敬夫人伫立高地,面对拥挤的参加庙会的人流慷慨陈词,激情飞扬。

在魏敬夫人的感召下,2000多名青壮年当场报名参军。临行前,魏敬夫人在魏大尖奶奶庙摆开八仙桌,以茶代酒,招待将士。魏敬夫人登上山巅,呼喊:“乡亲们!将士们!今天,我们吃完最后一口家乡的饭,喝尽最后一杯家乡的茶,出发!”魏大尖上山风呼啸,喊声震天;将士们群情激昂,同声呐喊,回荡山谷。

这一年,魏敬夫人72岁。

唐总章三年(670年)春,魏敬夫人亲率府兵58姓8000余人,加上临时征召的年轻将士,共计10000多人,组成一支强劲的陈家军。魏敬夫人调集战船,直挂云帆,出史河、入淮河、转运河,直抵平叛前线。

天有不测之风云,历史或人生再次给魏敬夫人以最大的考验。当援军行至须江(今浙江江山县)时,因水土不服,瘟疫爆发,很多将士骤然病亡,陈敏、陈敷两位将军相继染疾病逝;当行军至汉兴(今福建浦城)时,陈敏之子元敬、陈敷之子元敡也不幸夭折。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,魏敬夫人不顾失子丧孙之痛,擦干血泪,掩埋好烈士的遗体,毅然自挂帅印,统领大军。

五、带着茶叶上路

唐总章三年春,浙江江山县和福建浦城的瘟疫使得“陈家军”损兵折将,元气大伤;因此在抵达平叛战场之前,魏敬夫人临时作出决策,折回固始老家。一方面为了休整军队,补充兵员,另一方面为了带上茶叶茶籽。茶乃百病之药。神农尝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荼而解之。魏敬夫人携带茶叶茶籽,是有战略眼光的。茶叶,在战争中可作解毒药用;茶籽以便后来在武夷山种植。

唐总章三年秋,仰天洼奶奶庙秋季庙会,魏敬夫人再次登上魏大尖,法号司令,招兵募勇。秋风苍凉,残阳如血。魏敬夫人的丝丝白发在风中飘飞如枝。魏敬夫人整军纪,编队列,调战船,出史河,挥师平叛前线。当“陈家军”抵达江浙一带时,穷山恶水致使瘟疫再生,有备无患的魏敬夫人立即安排军需煮茶蒸叶,时刻饮用,丝丝缕缕的固始茶荡涤了病毒和细菌。

与季子陈政会师之后,魏敬夫人参与军机,运筹帷幄,决胜疆场。陈政不负众望,出生入死,尽荡“蛮獠”。“靖寇患于炎荒,奠皇恩于绝域。”

平定“蛮獠啸乱”后,魏敬夫人协助陈政开发治理闽粤,安抚民众,发展生产,一方面把九华山野生茶籽带到武夷山区,开山种茶;另一方面把治理浮光山周边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潮、泉一带,很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,潮、泉等地由乱而治,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。

魏敬夫人戍闽开漳,加速了中国东南边陲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,使蛮荒之地的少数民族归顺了朝廷,巩固了大唐王朝的中央政权。从此千余年来,闽南一带再未出现与中央政权相对抗的割据政权和势力。

六、上党之清漳

陈政镇守闽粤之吭,泽被泉潮之野,历时9年,积劳成疾,于仪凤二年(公元677年)病故于军中,时年21岁的陈元光承袭父职,总理潮、泉间军政。80岁的魏敬夫人再次忍受丧子之痛,鼎力扶助孙子稳固统治,建功立业。陈元光“生而敏异,长博通经史”,13岁举“乡荐”第一,后随家南征,戎马生涯8年整。如今,在其祖母的指点之下,陈元光治理区域内社会安定,百姓丰足,魏敬夫人甚是宽慰。

一天傍晚,落日熔金,溪水流长。陈元光陪同祖母散步在其治所附近的绥安溪畔。老祖母俯视流水汤汤,浪花激荡,不禁忆念中原,遥思故里,慨然叹曰:

“此水若上党之清漳!”

绥安溪遂更名漳江,此后的漳州也因此而得名。

唐永淳二年(683年),陈元光上奉《请建州县表》,表奏在泉、潮间增置一州,治所于云霄屯营地之漳江畔。垂拱二年(686年)十二月初九日获准,诏令陈元光兼任刺史。其时,陈元光30岁。

诏令传来,魏敬夫人甚是欣喜,百感交集,曰:

“吾三子俱亡,不意一孙克集功业,门祚将光大于南矣!”

陈家历史正为魏敬夫人所言中。公元七世纪中后期,唐代历史上,从中原河洛地区“光州固始”走出的这个造福南疆、饮誉朝廷的家族产生了一位身献八闽百越,敢动海峡两岸,光耀千古、名播海外的将军——“开漳圣王”陈元光,其平抚“啸乱”,创建漳州,传播中原文化和农耕文明的功绩永载史册。

唐天授二年(691年),魏敬夫人仙逝,享年93岁,葬于云霄山竹塔半径山仙人峰。魏敬夫人逝世前上演的一幕,为她颇为传奇的一生,画上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一笔:

“‘吾年止’。命婢开镜,端容沐浴,整衣坐于后堂,宴诸僚佐,饮毕而逝。”

闽台人称“魏妈”的那个人,也指魏敬夫人。

据《云霄县志》记载:魏妈(魏敬夫人)随军戍闽时,年已七十有余,途中屡遭亲属病殂之痛,犹长征万里,亲自提兵至镇所,政始得以重振士气,靖寇患于炎荒。陈政殁后,魏妈虽已年迈,仍辅佐其孙陈元光将军建功立业。宋绍兴十三年(公元1143年),特追封其为济顺嘉淑夫人。云霄威惠庙为其立像崇拜,以示民间缅怀之至诚。


参考资料

标签:

相关阅读

NEW ARTICLE